医保卡(现已统一为社会保障卡)作为咱们老百姓的“健康保障卡”,主要用于就医购药、医保结算等医疗相关支出,但生活中,难免会遇到急需用现金的情况:比如医保卡个人账户里有一笔沉淀资金,想取出来应对日常开销;或是异地参保、账户注销等特殊场景需要提取余额,医保卡里的钱到底能不能取?怎么取?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说说医保卡提取现金的那些事儿。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
先明确:医保卡里的钱,什么情况下能取?
医保卡资金通常分为“统筹基金”和“个人账户”两部分。统筹基金是大家共用的“大池子”,用于报销住院、门诊大病等费用,这部分钱不能提取;个人账户则是每月从个人医保缴费中划入的部分(在职职工通常是缴费基数的2%左右,退休人员还会按月定额划入),属于“自己的钱”,在符合特定条件下可以提取现金。
可提取现金的常见场景:
医保卡注销:参保人离职、户籍迁出、死亡等,医保卡需要注销时,个人账户余额可一次性提取(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)。
参保关系转移:从A地转到B地参保,两地医保制度衔接时,原参保地个人账户余额可提取或转移(部分城市支持直接转移,无法转移的可提取)。
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未参保:部分城市规定,达到退休年龄但未满足医保缴费年限(如缴满20年、25年等),且选择一次性补缴或放弃医保的,可提取个人账户余额。
出国(境)定居:参保人移民、出国定居并注销国内户籍的,可凭相关证明提取个人账户余额。
特殊疾病或大额医疗支出:极少数城市对患有重大疾病、生活困难等特殊情况,有临时提取个人账户的政策(需提供医院诊断证明、低保证明等,各地差异大)。
医保卡提取现金的5种方法(附操作指南)
不同场景对应不同的提取方式,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,以下是主流方法及具体步骤:
方法1:线下网点柜台提取(最稳妥,适合多数场景)
适用人群:需要注销医保卡、办理转移/出国定居等情况,尤其是对线上操作不熟悉的老年人。
所需材料:
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;
社保卡原件;
对应证明材料(如:注销需提供《医保注销申请表》;转移需提供《参保凭证》;出国定居需提供护照、定居签证、注销户籍证明等)。
操作步骤:
携带上述材料,前往参保地医保经办服务大厅或指定银行网点(部分城市的医保卡关联了合作银行,如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等,需提前确认);
取号排队,向柜台工作人员说明“提取医保个人账户余额”及原因;
工作人员审核材料无误后,会指导填写《医保个人账户支取申请表》;
提交申请后,一般当场或1-3个工作日内将资金划转到本人绑定的银行卡(部分城市支持提取现金,但多数为银行转账,需确认到账账户)。
方法2:线上APP/小程序提取(方便快捷,适合年轻人)
适用人群:熟悉手机操作,已激活医保卡金融功能(需提前在银行网点开通)的参保人。
所需材料:本人身份证、社保卡、绑定的银行卡。
推荐渠道:
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/官网:登录后进入“个人账户”模块,选择“账户查询”或“账户提取”,按提示填写信息并上传证明材料(如转移凭证、定居证明等);
地方医保APP/小程序:如“浙里办”“粤省事”“北京医保”等,搜索“医保个人账户提取”,按流程操作;
合作银行APP:如工商银行“工银e生活”、建设银行“建行生活”,登录后绑定社保卡,在“医保专区”选择“余额提取”。
操作步骤(以“浙里办”为例):
打开“浙里办”APP,定位到参保地(如杭州市);
搜索“医保个人账户提取”,进入服务页面;
选择提取原因(如“账户注销”“转移”等),上传对应证明材料;
确认提取金额(默认为个人账户全部余额),填写接收银行卡号;
提交审核,一般1-3个工作日到账(可在线查询进度)。
方法3:银行自助终端提取(适合小额临时需求)
适用人群:医保卡已开通金融功能(即社保卡=银行卡),且需要在银行网点快速提取少量现金。
前提条件:社保卡必须已激活银行账户(密码为银行账户密码,非医保消费密码)。
操作步骤:
前往社保卡合作银行的自助服务终端(ATM机或智能柜员机);
插入社保卡,输入银行账户密码;
选择“取款”功能,输入提取金额(注意:医保个人账户余额可直接取现,但单日/单次取现限额受银行规定约束,一般为1万-5万元);
取现金,凭条保留。
方法4:医保经办机构自助机提取(适合本地参保人)
适用人群:参保地医保服务大厅内有自助终端机,且材料齐全的参保人。
操作步骤:
前往参保地医保经办大厅,找到“医保自助服务终端”;
刷社保卡或输入身份证号登录;
选择“个人账户提取”,按提示录入提取原因、上传证明材料(部分自助机支持扫描身份证、自动调取信息);
确认信息无误后提交,资金一般会实时或次日划转到绑定的银行卡。
方法5:委托他人代办(适合行动不便或异地参保人)
适用人群:本人无法亲自办理(如住院、异地工作等),可委托直系亲属(配偶、父母、子女)代办。
所需材料:
受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;
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;
委托人社保卡原件;
委托书(需注明委托事项、提取原因,由委托人签字并按手印);
对应证明材料(如注销证明、转移凭证等,需提供原件及复印件)。
操作步骤:
受托人携带上述材料,前往医保经办服务大厅或银行网点,按“线下提取”流程办理,工作人员会核对委托关系后受理。
重要提醒:这些“坑”千万别踩!
分清“医保账户”和“金融账户”:
医保卡有两个账户:医保个人账户(用于医疗消费,可提取)和银行金融账户(用于存取款、转账,需激活),提取医保余额时,资金只能划转到本人“金融账户”绑定的银行卡,无法直接提现到第三方账户(如微信、支付宝)。提前确认当地政策:
医保提取政策因城市而异(如有些城市允许“家庭成员共济”转移,不允许提取;有些城市对退休未缴满年限的情况可提取,有些则不行),办理前务必拨打12333医保服务热线,或登录当地医保局官网查询细则,避免白跑一趟。警惕“非法套现”骗局:
网上所谓“医保卡代提现”“高额手续费提取”均为骗局!根据《社会保险法》,违规提取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属于违法行为,轻则暂停医保待遇,重则面临罚款甚至刑事责任,务必通过正规渠道办理。保留办理凭证:
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办理,都要保存好申请表、到账记录、短信通知等凭证,以便后续查询或核对。
特殊情况:医保卡里的钱“取不出来”怎么办?
如果不符合提取条件(如在职参保、账户正常使用),但确实需要用钱,可考虑以下合法替代方案:
家庭成员共济:部分城市允许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共济给配偶、父母、子女,用于他们的就医购药(需在医保APP或线下绑定亲情账户),相当于“间接使用”;
医保消费抵扣:用医保卡在定点药店买药品、医疗器械,或在定点医院支付自费部分,减少现金支出;
余额转移:异地参保时,尽量办理医保关系转移,将原参保地个人账户余额转移到新参保地(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已实现跨省转移)。
医保卡里的钱是“救命钱”,也是“健康保障”,提取时务必遵守政策、通过正规渠道,建议大家提前了解当地医保规定,合理规划个人账户资金,既能应对突发需求,也能让医保“钱袋子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