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保卡(现已统一为社会保障卡)是咱们老百姓的“健康保障卡”,卡里的钱主要分为两大类:个人账户资金和统筹基金资金,很多人以为医保卡里的钱能像银行卡一样随意提取,其实不然——不同类型资金的使用规则差异很大,错误操作不仅可能违规,还可能影响医疗保障权益,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:医保卡里的钱到底该怎么用?哪些情况可以“取现”?哪些钱必须“专款专用”?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
先搞清楚:你的医保卡里,钱分哪几类?
要正确使用医保卡里的钱,得先知道钱从哪来、怎么分类,目前我国基本医保分为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,两类医保的资金构成完全不同:
职工医保卡:个人账户+统筹基金,钱有“专属用途”
职工医保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,划入医保卡的钱分为两部分:
- 个人账户资金:单位缴费的一部分+个人缴费的全部(目前个人缴费比例2%左右,单位缴费会按一定比例划入个人账户,比例因地区而异,比如北京45岁以下在职职工每月划入基数的2%)。
- 统筹基金资金:单位缴费的大头(比如北京45岁以下职工单位缴费的9.5%),这部分钱不进个人账户,而是用于报销住院、门诊慢性病等医疗费用。
城乡居民医保卡:大多没有个人账户,钱进“统筹池”
城乡居民医保主要由个人缴费+财政补贴构成(比如2024年个人缴费380元,财政补贴不低于640元),绝大多数地区没有个人账户,居民缴费后,钱全部进入统筹基金,用于住院和门诊报销,只有少数地区(如北京、上海)会按年龄划入少量个人账户资金(比如北京60岁以上居民每年划入金额约400-600元),但金额较少,且用途受限。
核心问题:医保卡里的钱,到底能不能“提取”?
答案是:分情况,部分资金可提取,部分资金必须按规定使用。
(一)可提取的情况:仅限个人账户资金,且需符合特定条件
能提取的只有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,且必须满足以下任一情形(具体以当地医保政策为准):
参保人员退休后,个人账户余额可继承或提取
如果参保人员在职时未用完个人账户资金,退休后:
- 如果参保人去世:个人账户余额可由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一次性提取,需提供死亡证明、继承人与被继承人关系证明、继承人身份证等材料,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。
- 如果参保人健在但不再需要医保卡:部分地区允许办理“账户清算”,提取剩余资金(但需确认当地政策,部分地区退休后个人账户仍可继续使用,不建议随意提取)。
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,个人账户可随转移或提取
参保人从A市到B市工作,需办理职工医保关系转移:
- 如果B市开通了个人账户转移功能:个人账户资金可直接划转到B市的医保账户(无需提取)。
- 如果B市未开通或参保人选择不再参保:可申请提取个人账户余额(需提供参保关系终止证明、身份证等材料)。
参保人员出国(境)定居,可申请提取个人账户资金
参保人取得国外/境外永久居留权、或因定居注销国内户籍的,可凭户籍注销证明、居留证明、身份证等材料,申请提取个人账户全部余额。
医保卡个人账户资金可用于“家庭共济”(变相“提取”使用)
这是目前最灵活的“提取”方式: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可用于支付:
- 参保人配偶、父母、子女的普通医疗费用(比如药店买药、门诊挂号费、检查费等);
- 参保人配偶、父母、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;
- 参保人配偶、父母、子女在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、门诊费用(需先报销医保统筹部分,个人自付部分可用个人账户支付)。
相当于把“自己的钱”给家人用,既不算“提取”,又能发挥资金价值,比单纯提取更划算。
少数特殊情况:如重大疾病、大病医疗等
部分地区允许参保人患重大疾病(如癌症、尿毒症等)或发生高额医疗费用后,申请提取个人账户资金用于治疗(需提供医院诊断证明、医疗费用清单等,具体政策需咨询当地医保局)。
(二)不可提取的情况:这些钱“专款专用”,违规提取后果严重
以下资金绝对不能提取,违规提取可能涉及违法:
统筹基金资金(职工医保的“大池子钱”)
职工医保的统筹基金资金、城乡居民医保的全部资金,属于“互助共济”资金,用于所有参保人的医疗报销,个人无权提取,比如你住院报销了5万元,这5万元来自统筹基金,不是你医保卡里的“钱”,自然不能取。
居民医保的个人账户资金(如有)
少数地区居民医保有少量个人账户资金(如北京高龄居民),但这笔资金仅限参保人本人用于医疗支出(比如药店买药、门诊自付费用),不能提取或转给他人使用。
医保卡里的“历年结余资金”(部分政策)
部分地区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有“当年”和“历年”资金划分,历年结余资金同样受使用限制,不可随意提取。
违规提取的后果:不仅钱拿不到,还可能影响权益
有人可能会找“中介”声称“能提取医保卡里的钱”,提醒大家:这些都是骗局! 医保资金监管严格,违规提取(如伪造材料、冒名使用)会面临:
- 资金追回:已提取的资金需全额退还,并可能被罚款;
- 信用影响:纳入个人征信记录,影响贷款、信用卡等;
- 权益限制:暂停医保待遇,甚至追究法律责任(根据《社会保险法》,以欺诈、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社保待遇的,责令退回,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)。
正确使用医保卡里的钱:这样用才划算
与其想着“提取”,不如学会“聪明用钱”,让医保卡发挥最大保障作用:
职工医保个人账户:优先“自用”,再“家庭共济”
- 自己看病买药:小病小痛去定点药店买药、门诊看病,直接刷个人账户支付,比自掏腰包划算;
- 给家人用:配偶、父母、子女没医保或医保不够用,用你的个人账户帮他们缴费、买药,既帮了家人,又避免资金闲置。
统筹基金:住院、门诊大病“兜底”
遇到大病或住院,医保统筹基金能报销一大笔费用(职工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可达70%-90%,居民医保50%-80%),这才是医保的“核心保障”,千万别为了“提取个人账户”而影响统筹报销。
关注“门诊共济”政策:个人账户钱可能变少,但门诊报销更给力
2022年起,国家推行“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”,改革后:单位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(全部进入统筹基金),个人账户划入金额减少,但普通门诊报销限额提高、报销比例增加(比如北京职工医保门诊年度报销限额2万元,在职报销比例70%-90%),虽然个人账户钱变少了,但看门诊更省钱了,整体保障反而更强。
提取流程:符合条件,这样操作
如果你确实符合提取条件(如退休、去世、出国定居等),可按以下步骤办理(以多数地区流程为例):
线上办理(推荐)
- 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/官网:注册登录后,进入“个人业务办理”—“个人账户提取”,按提示填写信息、上传材料(身份证、银行卡、死亡证明等),提交审核。
- 当地医保官方公众号/小程序:XX医保”公众号,进入“服务”—“个人账户提取”,按操作指引办理。
线下办理
携带本人身份证、银行卡(继承人的银行卡)、相关证明材料(如死亡证明、关系证明、户籍注销证明等),到参保地医保经办服务大厅窗口办理,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,资金会划入指定银行账户。
咨询确认
不同地区政策可能有细微差异(如提取金额上限、材料要求等),办理前建议先拨打12393医保服务热线或登录当地医保局官网查询,避免跑空。
医保卡里的钱,“专款专用”才是正道
医保卡不是“储蓄卡